Search

Joe:「雖然最近幾個月,金融市場中科技股表現相當低迷,經理人的持有意願相對低,但我仍然認為,基期壓...

  • Share this:

Joe:「雖然最近幾個月,金融市場中科技股表現相當低迷,經理人的持有意願相對低,但我仍然認為,基期壓低的科技股,反而比較有吸引力。」

美國銀行(BofA)公布的5月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,投資人基於「景氣繁榮預期」調整投資組合,尤其加碼大宗商品、銀行股、原物料股、工業股等景氣循環股,同時減持科技股。英國和新興市場資產占投資組合比重也位於十年來的相對高點,針對管理6,250億美元資產的215位基金經理人調查

從受訪者對經濟的展望,可看出持股調整的背後邏輯。69%受訪者認為,成長率和通膨率都將高於趨勢水準,比率是這項調查推出以來最高。78%受訪者預期,未來12個月全球企業盈餘將呈現成長,這比率仍接近歷史高點,但比4月下滑6%,受訪者預期聯準會(Fed)啟動升息的時間點在2022年11月,比4月時預測的2023年1月提前。

就地區而言,價值股與景氣循環股居多的歐洲股市成為經理人新寵。歐元區股票超越新興市場股票,成為基金經理人「加碼」最多的資產,淨配置比重達35%,是2018年來最高。英國股票人氣也很旺,是投資人自2012年7月來首次轉為做多,嘉能可(Glencore)、必和必拓(BHP)、力拓(Rio Tinto)等能源巨人都在此地掛牌,美股配置比重則遭調降1%,仍比標竿指數加碼6%,投資人對消費必需品類股的配置比重也比4月提高,美銀策略師認為這反映投資人轉向防禦型類股。加碼科技股的百分比率則降到三年來低點。

通膨被點名為頭號尾部風險,二至四名依序是債市「縮減(量化寬鬆)恐慌」、資產泡沫和中國武漢肺炎疫情。S&P500被視為2021年表現最出色的資產,其次依序是石油、新興市場、比特幣。43%的受訪者做多比特幣,是眾人最趨之若鶩的投資標的,儘管美國聯準會多次淡化通膨風險,強調通膨走揚僅為暫時,不過,本次調查中,有高達35%經理人認為通膨為最大尾端風險,83%經理人預期未來12個月通膨將持續攀升,有63%經理人預期短率將走揚。因此,受惠景氣復甦循環與通膨題材的商品、金融及礦業類股獲得經理人青睞;反觀科技股在評價面受利率走升的壓力下,對經理人吸引力下降。

美國科技巨頭財報交出亮眼成績,然而富國證券(Wells Fargo Securities)股票策略主管Chris Harvey卻稱大型科技股這段時間的佳績只是「假象」,認為景氣股如金融領域或是酒店、餐廳等消費者領域將接棒成股市撐盤要角,Harvey寫給投資人的信中內容指出,對經濟敏感的類股將領先成長股,成為市場的驅動力,且很可能會在5月初發生,建議看好科技股的投資人可以降低其持股;Harvey受訪時提到,「並非對科技股帶有成見,只是其中部分科技公司是高成長、高風險和高本益比的」。

Harvey指出,科技股最近的漲勢是得益於10年期美債殖利率在過去1個月中下跌約6%,但他預測殖利率將呈反彈,甚至達到2%,「目前正處於前景非常正向的經濟復甦週期,通常在具有成長性和充足的成長動能時,你不會願意去支付科技股的溢價」,Harvey認為投資者還沒有充分的意識到,通貨膨脹的影響,將會給大科技公司、成長股、甚至是整個市場造成什麼樣的影響,「面臨更高的稅收,什麼時候會縮減,利率又將上升到什麼程度?」,市場將變得更加不穩定;應該將標的鎖定在能從通膨和經濟復甦獲益的景氣股如金融領域、工業領域或一些消費者領域等。

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210503004470-260410?chdtv
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18/5471116
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599/5471201


Tags:

About author
分析可以天天做,但是操作可不能天天做 趨勢的變化很多時候是模糊不清的,短暫的上漲隨後可能是激烈的下跌 冷靜的觀察趨勢的變化,等待趨勢形成後再進入市場操作,才是正確的態度 過於急於進入市場,好像手上沒有交易單就會失去賺錢的機會 這就像賭徒手上只要有錢就會迫不及待的把把下注的心理是一樣的 在市場生存,沒有看到有把握的波段趨勢勿下注 90%的時間都是觀望伺機而動,等待好時機再進場 非常簡單但卻要學習很久才能控制的住
經濟、政治、歷史、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,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、國際商品投資、外幣定存、總體經濟、各國股市投資、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討論區
View all posts